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风水民俗 >金土坡公墓:其邑广大,其文广大,蜀之望县
公墓技巧
风水民俗
金土坡公墓:其邑广大,其文广大,蜀之望县
作者:  |  发布时间: 2024-12-30  |  14 次浏览
大邑“望县”之称由来久远。大邑本身自然资源丰富,农业文明发达,平原上产米产酒,山野中产煤产茶,自古为繁华之区。唐代《通典》记载:“大唐县有赤、畿、望、紧、上、中、下七等之差。”


望县溯源何以大邑

“窗含西岭千秋雪”

“长看天西万叠青”

千年之前,杜甫、陆游

感怀于这片山水的神奇魅力

作出了流芳百世的诗句

大邑素有“七山一水两分田”之称

是一座拥有高原、山丘、平原、雪山、森林、湖泊、温泉的诗意小城

“蜀之望县” 何以大邑

大邑得名 其邑广大也

大邑自唐咸亨二年(671年)正式设县,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。北宋地理志史《太平寰宇记》记载大邑得名原因:“县置在鹤鸣山东,其邑广大,遂以为名”。

《太平寰宇记》记载大邑得名原因

大邑县不仅“其邑广大”,下辖行政乡也在邛州*多。唐开元元年(713年),邛州下置大邑、蒲江、安仁等七县,其中大邑县辖15乡,临邛县辖12乡,蒲江县辖5乡,依政县辖10乡,临溪县辖6乡,火井县辖4乡,安仁县辖12乡。

大邑地理位置优越,上达省城,下通邛雅,堪称“蜀西襟喉”。大邑地处成都平原向川西北高原的过渡地带,地势西北高,东南低,呈阶梯状渐次降低,依次出现山区、丘陵和平原三大地形区;邛崃山脉由西北向东南穿越过境,丰富地形地貌结构造就了成都市*一条从平原到山地的山水、田园生态走廊;西北*处是西岭镇境内的苗基岭,海拔5364米,为成都市*峰。

望县之称 自古繁华也

大邑“望县”之称由来久远。大邑本身自然资源丰富,农业文明发达,平原上产米产酒,山野中产煤产茶,自古为繁华之区。唐代《通典》记载:“大唐县有赤、畿、望、紧、上、中、下七等之差。”

天子脚下的皇城就是京都所治的县为赤县,京之旁邑为畿县,其余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众多县,则据其所在地理优劣、位置轻重、辖境大小、人口多少和经济收入等为条件,划分为望、紧、上、中、下五个等次。

当时就整个华夏大地而言,历史上称之为“望县”的地方并不多见,作为远离京城千里之遥的西蜀之地的大邑,能够称为除京城、京畿外的上三等县“蜀之望县”,可见在历史地位之重。

“蜀之望县”之称兴盛于明代状元杨升庵。明嘉靖十七年(1538年),一代文豪杨升庵与邛州太守张纪、大邑县令吴兴等,兴致勃勃同游古佛道场、梵天净土、风景如画的雾中山,悠游于烟岚云水、茂林修竹之间,彼此歌咏唱和,乐而不知其返。

雾中山此行,给杨升庵留下深刻的印象,归去后以清新隽永的笔调写了一篇千余字的《开化寺碑记》,随后被刻成石碑、存留古寺。碑文开篇便是:“邛州大邑,蜀之望县也……沃野千里,名于三蜀;仙佛同源,萃于二山……”其碑文保存至今,具有相当高的文物价值。“蜀之望县”之称就出于此,自此“蜀之望县”便常伴随大邑之名。

三教相融 百花齐放也

《大邑县志》里列山川名81个、堰塘名85个、物产品名220个、古迹15处。具体来讲:

鹤鸣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,道教文化厚重;

雾中山是佛教早期传播地,佛教文化盛传之地;

静惠山(含缙云山相连之诸山)是三国名将赵云驻防之地,儒家文化彰显。

儒、释、道三教相融大邑,这里的确文化厚重、百花齐放。

人文荟萃 美丽大邑也

钟灵毓秀、人文蔚起的大邑,被历代诗人吟咏。寓居锦城的大诗人杜甫,写下了《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》。

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

【唐】杜甫

大邑烧瓷轻且坚,扣如哀玉锦城传。

君家白碗胜霜雪,急送茅斋也可怜。

大邑的烧瓷又轻又坚固,轻轻一敲,能够发出如美玉相叩般悦耳的声音,惊叹大邑先民在唐代就有了精湛的烧瓷制作工艺。他的绝句“窗含西岭千秋雪”,称赞了大邑巍峨壮丽、秀美如画的雪山美景。文同的诗则抒发了对鹤鸣山的赞颂之情。

题鹤鸣化上清宫

【宋】文同

秘宇压孱颜,飞梯上屈盘。

清流抱山合,乔树来云寒。

陆游《高秋亭》,赞美了西岭雪山广阔无垠的绿色森林。

高秋亭

【宋】陆游

三日山中醉复醒,径归回首愧山灵,

从今惜取观书眼,长看天西万叠青。

除了这些诗人,还有唐求、杜光远、张俞、范镇等众多文人贤士皆曾在大邑留下诗文。所谓大邑,邑广大,其文广大,蜀之望县,不为过也!

历史沿革

唐高宗咸亨二年(671年),置大邑县,属邛州,县治在今晋原街道

元至元二十一年(1284年),撤销安仁县和火井县,其行政区域划归大邑县管

明洪武十年(1377年)五月,大邑县撤销,境域并入邛县,属嘉定州

明洪武十三年(1380年)十一月,大邑县建置恢复

明成化十九年(1483年),邛县复升为邛州,大邑隶属邛州,直至1912年

1913年邛州改为邛崃县,大邑隶上川南道

1914年5月上川南道改为建昌道

1929年道制撤销,大邑直隶四川省

1935年6月大邑隶四川省第四行政督察区

1949年12月20日大邑县解放

1950年1月8日起大邑县属眉山管辖;1950年3月起改属温江专区管辖

1960年7月新津县并入大邑县

1962年3月新津县建置恢复

1983年5月大邑县划归成都市管辖

如今的大邑县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、构建新发展格局,在“一城一园一地一村”建设上下功夫,加快建设工业强县和*旅游目的地,努力在做优做强公园城市乡村表达中走在全市前列,以争创*的精气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大邑篇章!




< 上一篇:金土坡公墓:杜甫与大邑的情缘 下一篇:内江市内丧葬礼仪:在生吃点穿点,死了板板薄点 >

首页金土坡公墓 墓型展示国学文化 联系我们
/ 关于我们

金土坡公墓价格前后墓型价格12800元 ,连排左右墓价格22800元, 独立墓价格27800元起。大邑县背靠龙门山脉面向成都市平原,邛崃山脉贯穿县内山丘地区,地势西北高、东南低,呈阶梯状,依次为大山、丘陵、平原“三大自然带”。金土坡公墓安葬好月份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九、腊月。

/ 联系我们
电话:028 6628 4444
手机:186 2821 4444
邮箱:77729737@qq.com
地址:大邑县城西金龙村龙门坎
/ 扫码关注
金土坡公墓电话号码
Copyright ©️2024 双流安亲网丧葬信息咨询服务部 All rights reserve 备案号:备案号:蜀ICP备2021016166号-7 技术支持:诺比信科技 网站地图
电话咨询